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智能空间 >>智能空间 >> 户外人物专访|周云:玩户外不能仅凭热情与勇气
焦氏易林
更多
详细内容

户外人物专访|周云:玩户外不能仅凭热情与勇气


image.png


image.png


培训班合影。


image.png

运动专家指导学员分析地形图。

  为期6天的2021年全国初级山地户外指导员培训班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结束,24名“户外运动小白”、从业者、大学生在周云等3位户外运动“大神”的带领下,经过户外运动理论知识、野外技能实操等全方面的学习和培训,有望晋升为户外运动的又一批“小牛”。


  3位“大神”开课 24位“小牛”上路


  山地户外运动社会体育指导员(简称户外指导员),自2006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开始成为体育行业特有职业的工种之一,并由中国登山协会负责其培训与鉴定工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作为中国户外运动的“黄埔军校”,是中国登山协会培训合作单位之一。


  负责本次培训班的3名授课老师分别是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的教师周云、李伦及云南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培训专委会副主任罗周全。据了解,他们3人在国内山地户外运动界都是“大神”级人物,长期担任中国登山协会初中级山地户外指导员培训教师、考评员。其中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周云和李伦还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登山队副队长,曾经参加过该校“7+2(七大洲最高峰和南北两极极点)”科考活动。


  在五天的理论和专项技能技术操作培训课中,周云担任课监,李伦和罗周全则各带领12名学员,先后走进新洲道观河风景区、南望山、喻家山,进行实践操作和野外实习。


  周云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参加本次培训班的学员中,既有高校户外运动专业的大学生,也有户外运动零基础的爱好者,还有攀岩、户外运动的从业管理者。他说:“山地户外运动在国内还是一项小众的朝阳产业,而且有一定的风险,爱好者需要通过系统培训来掌握山地徒步活动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技术,并熟练应用,保证活动队伍的安全。”


  “运动小白”首当领队期待蜕变


  24岁的吴志红是一名“运动小白”,用他的话说,“一直关注和喜欢户外运动,但以前都是走到哪算哪,从来没想到户外运动还需要规划线路、使用地图和指北针”。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报名参加了这次培训班。


  吴志红对这次培训班的印象是“新鲜,有趣”。新鲜的是前两天的理论课,他像小学生一样,在课堂上系统了解了户外运动的起源、兴起和发展的过程,“第一次全面地了解了户外运动的风险,才知道需要提前规划线路”。吴志红说,有趣的是培训第三天,大家分成两组,在前一天晚上做好线路规划后,在两名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新洲区道观河风景区进行野外实习。“我们背着户外运动背包,身上挂着防水地图袋,手持登山杖,从上午9时出发,一直走进了人烟稀少的山区,途中每不到一公里,大家轮流当领队,一起学习看地图和指北针,一边讨论修改线路,直到下午4时结束。”


  “当领队的时候团队的11个人就交给自己了,那时备感责任重大,地形图的辨别,需要绳索前行的时候,现场操作结绳方法,都挺考验人的。”吴志红说,“只要用心学,细心总结,通过考核的难度并不大,我相信自己已经完成了蜕变。下次户外出行,我会有更充分详细的线路规划和更好的执行表现了。”


  专业培训就像“考研总复习”


  沙云波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户外运动方向的大四学生。相比其他学员,他的理论知识和户外实操经验相当丰富,“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就是一次考研前的复习,完善了我的户外运动管理知识”。


  五天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让沙云波收获满满。他说,他是以一名领队的身份来要求自己参与到这次培训的。“理论知识其实我都在以前的课堂上学过,但很多细节都忘了,实操课上就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在我提前一天的规划书上只有线路规划,却没有考虑团队的群体需求,比如休息问题,我的规划是累了就休息,但老师指出应该是在指定时间和行程距离时就休息,这样才能规避个别团队成员的潜在风险和身体伤害。”


  沙云波说,作为一名领队,准备工作的细节决定了一次户外运动的成败。他提到,老师在看到沿途中出现的植物和农作物,提出了问题,“如果领队能作讲解,会加深团队成员对当地风土人情的了解和熟悉,对大家都是一种收获。还有地形和天气,我们在市内准备的时候,看的天气预报和当天去的野外天气可能是有出入的,经过的河流和水渠的水位也会有变化的,这些突发的细节都得考虑进去,才有可能规避和防范户外运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对于这次培训,沙云波的目标是通过中国登山协会的考核,拿到全国初级山地户外指导员资质证书,同时为今年的考研作一次全面系统的复习。 (长江日报记者朱文秀、通讯员张建新)



“7+2”登山科考活动总结汇报大会举行


image.png

2017年1月6日下午,我校“7+2”登山科考活动总结汇报大会在迎宾楼报告厅举行,13名参加“7+2”登山科考活动的师生获得表彰。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中国登山协会副主席王勇峰,湖北省体育局副局长林晓华,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邢相勤、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蔡传雄,中国登山协会高山探险部主任次落,校领导郝翔、王焰新、傅安洲、唐辉明、赖旭龙、万清祥,学校登山协会领导,各二级单位负责人,校登山队队员,体育课部老师及学生代表150余人参加大会。

赖旭龙主持会议。

2次遭遇雪崩、2次迷路、3次遭遇暴风雪、4次遭遇零下35摄氏度及以下低温、5次险遇冰裂缝、6次出现冻伤、8次突遇大风……大会开始前,播放了我校登山队“7+2”登山科考活动的精彩视频,讲述了我校师生在勇攀高峰中经历的一次次生死危急时刻。

校长王焰新致辞。他说,登山是一项无法人为设置竞赛规则、没有必要人为设立金牌、功利化较少而理想化较多的最“纯净”的体育项目之一。我校与中国登山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一部辉煌的中国登山史,从开篇到现在到将来,都已经并将继续留下我校师生与校友的不朽足迹。建校64年来,我校坚守精神与文化高位,始终与祖国的地质和教育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始终坚持先尝先试、勇攀高峰、超越自我,在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中镌刻下不朽的功绩,形成了“艰苦朴素 求真务实”的校训精神。他认为,有一代代年轻人的参与,有主管部门和各界朋友的大力支持,登山事业一定会在我校不断创造佳绩,而登山精神、地大精神、武汉精神一定会在新一代地大人的实践中历久弥新,为学校在争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征程中不断增光添彩,不断提供新的精神动力。

王勇峰、邢相勤分别宣读了中国登山协会和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贺信,鼓励我校再接再厉,继续弘扬不畏艰险、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登山精神,抓住机遇,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立新功,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合格人才。

登山队队长董范代表登山队对相关支持单位赠送了南极纪念照片。

学生代表德庆欧珠发言,他全程了参加“7+2”登山科考活动。他说,一次次的登峰冲顶,他深深体会到登山是一个集体项目,必须汇聚力量才能成就伟大事业,登山也是一种实践,必须将人的力量和自然条件结合,才有望达到谋求人余自然和谐发展的更高境界。他表示,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作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校党委书记郝翔宣读了学校表彰决定,希望受到表彰的老师和同学再接再厉、再创佳绩,进一步发扬学校登山运动的优良传统,为学校登山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希望全校师生学习他们“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精神,开拓奋进,争创一流,为实现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目标努力奋斗。董范、牛小洪、德庆欧珠、次仁旦达等4名全程参与“7+2”活动的同志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7+2’登山科考活动功勋奖”,周云、李伦、陈刚、邹胜利、刘亚飞、何鹏飞、宋红、陈晨、马丽娟等9位同志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7+2’登山科考活动贡献奖”。

image.png

我校“7+2”活动历时1756天,总行程12万余公里,徒步距离达到720多公里,成功登顶亚洲珠穆朗玛峰、欧洲厄尔布鲁士峰、非洲乞力马扎罗山、澳洲科休斯科峰、南美洲阿空加瓜峰、北美麦金利峰,并成功徒步北、南极点。在登山探险的同时,还进行了大量科学考察工作,获取全球三大卫星导航系统的多项静态、动态数据,采集了地球各极点雪样共50瓶、各类水样共30升、岩石样本40公斤,为我校地质工程、环境工程和测绘科学技术等专业研究人员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科研数据。



易小淘湖北运营中心(全国唯一运营总部)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

联系热线:13871327245   公司邮箱:28663823@qq.com

公司地址:武汉市硚口区古田二路105号硚口高新技术创业中心A栋二楼

扫码注册立奖购物券

下载易小淘APP

微信公众号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