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新闻中心 >>国学预见 >> 刘邓大军有多难?千里挺进大别山,出发时12万人,撤退时不到7万
新闻中心

刘邓大军有多难?千里挺进大别山,出发时12万人,撤退时不到7万

1947年7月29日,刚刚结束一场恶战,刘伯承司令和邓小平政委正在王家湾漫步闲聊,突然收到毛主席发来的“3A”级电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8月7日,在夕阳的余晖下,6个纵队12万大军整齐而又肃穆地行进着,浩浩荡荡地从鲁西南出发,向着千里之外的“大别山”跃进。刘邓二人的表情都十分凝重,他们心里十分清楚此次任务的艰难程度。

大别山位于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一旦我军顺利抵达,国民政府中心南京、军事重镇武汉都将受到威胁。刘邓大军将会成为蒋介石统治集团腹地的一根钉子,作用不容小觑。所以蒋介石在获悉这个消息后,立刻集结了23个旅20万兵力火速追击拦截。

image.png

刘邓大军一边防御敌人的袭击,一边行军。为了不让敌人追上,这支军队在途中丢下了诸多武器辎重,抢先渡过如沼泽般的黄泛区。终于在21天后,他们成功突破重重阻碍,来到了大别山!

进入大别山后,刘邓大军并没有闲着,而是在沿线建立了33个县城的民主政权,并消灭了3万多敌军,牵制了国民党数十万的主力部队。用毛主席的话讲: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实现了“付出代价,站稳脚跟,恢复大别山根据地”的最高预期!

1948年3月28日,刘邓大军全部撤离大别山,撤离时部队人数不到7万人。刘邓大军为什么要撤离这块风水宝地?不到一年的时间,这支军队又为何会损失如此惨重?

image.png

主席定策,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3月,国民党的“哑铃战略体系”愈发成熟,蒋介石将大部分军队都集中在攻打陕北革命根据地和山东重点交通枢纽上,中间地域防御较弱。5月4日,毛主席看到机会,提出由刘邓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大别山,从中间突破,以牵制国军兵力。

司令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都认为当时挺进时机尚不成熟。毕竟大别山处于国民党的心腹之地,国军430万大军势力雄厚。千里之外挺进大别山,等于断了后路,送入虎口。因此刘邓提议暂缓挺进大别山的计划。

1947年6月初,胡宗南对陕北革命根据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与围剿,毛主席带领战士们与国军周旋,险些与刘堪率领的四个半旅碰面,遭遇生死危机。毛主席脱险后,依旧坚持镇守陕北革命根据地,吸引蒋介石的火力,减轻其他解放区的压力。但蒋介石兵力充足,装备精良,陕北战场形势十分紧迫。

image.png

6月30日,羊山战役打响!刘邓大军在济宁金乡县的羊山对国民党军队发起猛烈攻击,以极其隐蔽果断的作战方针,直击王敬久的“蟒蛇”阵,胜利突破蒋介石认为可以抵挡40万大军的黄河防线,收复了鲁西南地区,从而为千里跃进大别山奠定了坚实基础。刘邓大军在羊山战役打得漂亮,给蒋介石造成不小的压力,他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依旧没能抵挡我军的猛烈攻势。

7月29日,在刘邓两人刚松了一口气时,毛主席亲自起草了三A级电报,这是中央约定的紧急或者绝密的电报等级,电报内容表示:如果刘邓大军无法完成挺进大别山、牵制胡宗南部队的任务,陕北危在旦夕!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刘邓两位首长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立马回复:“完全服从中央安排,半个月后直接行动!”8月7日,仅用了9天时间,晋冀鲁豫野战军12万人便整装待发,从鲁西南浩浩荡荡地出发,向千里之外的大别山跃进。

image.png

到达目的地,交锋四回合

在获悉刘邓大军意图后,蒋介石也很是重视,直接派出20万兵力准备追击拦截,一举歼灭这支铁军。为提升速度,避免被国军包夹,刘邓大军以降低战斗力的代价,丢下重武器轻装前进,险险躲过一次又一次追击。

蒋介石见追不上刘邓大军,下令58旅参与行动,从南面守株待兔,务必将其堵在汝河之南,不能让刘邓大军南下进入大别山。

刘邓大军来到汝河,汝河水深,不能淌水前行,只能自己用绳子、木头之类的现有资源架桥渡过。而蒋介石早在汝河布下火力拦截,过汝河就要面临敌军的火力区,不过汝河就要面对敌军几个师的追击。

image.png

刘邓大军退无可退,战士们背水一战,一面架桥,一面攻打敌军。敌军的炮火十分猛烈,炸得河水四溅,但是我军纪律严明,并未出现军心不稳的情况,依然死守渡桥,最终成功渡过汝河。

过了汝河,就是水流湍急的淮河,面对这条分割南北的大河,我军连夜测试水深,冒险渡河。当大军刚刚渡过淮河后,淮河水位就涨了起来,直接将敌军挡在了河对岸,刘邓放怀大笑:天助我军。

来到大别山后,刘邓两位首长立刻致电毛主席,告诉毛主席他们已经到达大别山的好消息。在接到消息后,毛主席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一半!进入大别山前,毛主席心里也没把握。面对强大的国民党军队,他对这次任务进行了三个预测:

一是付出很大代价,没有站住脚,无奈折返;

二是付出很大代价,站不稳脚,只能在大别山周围坚持打游击;

三是付出代价,站稳脚,恢复大别山根据地。

image.png

如今只是将第一个最坏的结果排除掉了,来到大别山后,能不能站稳脚,仍然是个未知数!此时刘邓大军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面对兵力强盛、身处主场的国军,我军与之有过四个回合的交锋:

第一回合,不打大仗,实施战略展开。刚来大别山,趁敌军主力尚未聚集,我们最主要的任务是避开与敌军纠缠,尽快在大别山各处开展根据地,为接下来的对抗建立基础。

第二回合,寻找机会,歼灭敌军。毛主席曾指出:到敌人的领域作战,想要取得胜利,就要善于捕捉战机, 勇敢坚决, 多打胜仗。

10月8日夜,趁着敌军皖西兵力空虚,三纵冒雨突袭张家店,将敌军88师师部和62旅一扫而空,取得了张家店战役的胜利。10月27日,一纵、六纵和中原独立团八个团在高山铺与敌人激烈交锋,歼灭敌人2个旅,取得了高山铺战役的大胜。

image.png

第三回合,三军配合,两翼牵制。对于刘邓大军在国民党心腹之地来回游击,蒋介石很是头疼,思虑再三,只得派遣白崇禧率兵40万对刘邓大军进行围剿。

白崇禧是国民党极富智谋的将军,有着小诸葛之称,台儿庄战役、桂南战役等诸多典型战役,都有他的参与。毛主席对他很是赞赏,还曾表达过希望白崇禧来我军指挥作战的想法。不过白崇禧野心很大,背后又有实力极强的桂系军阀做靠山,蒋介石很是忌惮,就没有给白崇禧兵权,有意架空此人。

这次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直接打乱了国民党的战略部署,蒋介石只得暂时放弃内部矛盾,派白崇禧剿灭更大的威胁。毛主席见蒋介石派出白崇禧,对刘邓大军下了绝杀之心,刘邓大军很难坚持,于是派遣华东野战军挺进闽南西部。陈赓兵团挺进鲁西南,向平汉、陇海线展开大规模的攻击, 分担围击大别山的军队,与刘邓大军形成“品”字形,互为犄角。

而白崇禧不愧小诸葛之名,用兵十分狡猾。尽管毛主席指示陈谢兵团、华东野战军进行牵制、分担刘邓大军的压力,但白崇禧并不上当,死死盯着刘邓大军,势必将这支军队全部围剿。

第四回合,坚持繁殖游击战,配合新式整军。面对白崇禧的大范围扫荡,刘邓合计将六个纵队分成两路,邓公率领三个纵队与白崇禧对战,迷惑白崇禧。刘伯承元帅带领三个纵队走出大别山,南下偷袭白崇禧的指挥中心,让白崇禧内忧外患,无法兼顾。

为拖延时间,邓公领兵坚持打游击,不与敌人发生正面冲锋,并在侧面骚扰敌人,待敌人困乏、疲惫,再进行攻击。另外,刘邓大军进一步开展大别山的革命根据地,两军里应外合,顺利牵制了敌人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重点袭击,减轻了其他战场的压力,让我军从防御战略转变为攻击战略。

撤离大别山,损失惨重

1948年1月15日,邓公向毛主席发送电报,希望可以撤离大别山,这块骨头太难啃。好不容易才插入敌人的腹部,毛主席不舍得就这样放弃这块到嘴的肥肉,于是派粟裕兵团南下,吸引白崇禧的火力,减轻刘邓大军在大别山的压力。

1月26日,邓公再次向毛主席发送电报,希望主席同意刘邓大军撤离大别山。毛主席分析了当前局势,在2月7日回电,同意了刘邓大军撤离的请求。

2月24日,刘伯承元帅在韦寨镇等到了老战友邓公,两人见到彼此会心一笑,一切艰辛都在眼神交汇后烟消云散。刘伯承元帅率先开口:“这下我们可以放开手跟蒋介石、白崇禧好好斗一斗了!”3月29日,刘邓大军的主力全部转出大别山,终于离开了危险的虎狼之地。大别山作为如此重要的军事要地,刘邓为何一再要求撤离此地呢?

第一,损失惨重,保存实力。白崇禧不愧狡猾之名,上战场后便死死盯着刘邓大军不放。大别山的国军从兵力到武器都远远优于刘邓大军数倍,正面遇上,刘邓大军只有跑的份。在撤离前,挺进大别山时的12万大军,只有不到7万人。如果继续留在此地,势必会让蒋介石再次增加兵力进行围剿,导致我方兵力损失更加惨重,此地也难以守住。

第二,补给不足,生存艰难。虽然大别山是我军的老革命根据地,但在我军走后,国民党对此地进行了疯狂的劫掠,对百姓们十分不善,以至于当地百姓痛恨军队。当我军再次走进大别山,遭到了严重的排斥,军需补给十分困难。我军只能慢慢获取信任,扎根根据地的进展十分缓慢。

为了获得百姓的信任,刘邓在军中下了三条禁令:不得抢粮食、抢补给、强奸妇女。有一次,我军的一个连长抢了百姓的粮食,被邓公知道,立刻将连长捆了起来,准备枪毙。老百姓被邓公这样的做法所感动,都含泪劝阻不要枪毙。而邓公却果断决定必须枪毙。

即便如此,由于根据地进展缓慢,我军依旧很难扎根。再加上白崇禧对大别山实行了“三光政策”,很难得到粮食补给,很多时候战士们只能吃树皮。吃不饱、穿不暖,还要面对敌人的大扫荡,刘邓大军非常疲惫,很难支撑。

第三,心系百姓,战略调整。大别山是国民党地盘的中心腹地,刘邓大军在这里,就像是逼近心脏的尖刀般,让蒋介石寝食难安,他势必要用各种方法将他们逼出来。如果继续留在大别山,有可能会让蒋介石加大扫荡力度,牵连无辜百姓。而如果撤离大别山,就可以从战略上进行调整,正面对蒋介石发起攻击。

第四,实现目标,任务转移。这次进军大别山,已经成功牵制了国军数十万兵力,缓解延安乃至全国的战争压力。并且我军由被动防御转换成主动出击,再次建立了大别山根据地的星星之火。虽然损失惨重,但已经取得战略上的胜利。再留在此地,面对蒋介石的疯狂报复,将得不偿失。不如转向其他战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今距离挺进大别山已经过去了74年,但身为新时代继承者的我们,不应抛却先辈们为祖国和人民开拓进取的精神。我们应该秉持这份信念,为更好的新中国奋斗!


中国的解放战争,是一段令人瞩目的历史史诗,其中蕴含了许多英勇军人的传奇。而“刘邓大军”这支光荣队伍,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他们的番号代表着一段辉煌岁月。从129师到晋冀鲁豫野战军,再到中原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每一次更迭都刻划着一位位英勇军人在历史舞台上的英雄足迹。

这支队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崭露头角,在挺进大别山和淮海战役等关键战斗中,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无论是战术决策还是战场表现,他们都以卓越的表现书写了一份光荣的战绩,成为了战争中的中坚力量。

一、王近山:辉煌与离愁

王近山,一位英勇无畏的将领,他的军功显赫。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曾担任第三兵团副司令员,指挥过多次重要战役,其中以上甘岭战役最为著名。

然而,在胜利的硝烟散去之后,王近山却沉浸在情感的泥淖之中。与原配韩岫岩的感情破裂,与韩岫岩的妹妹韩秀荣的关系令事态更加扑朔迷离。这段情感纠葛最终导致他被指控存在“作风问题”,成为了被开除党籍并撤销军长职务的导火索。

尹先炳和陈云开,都是“刘邓大军”中的杰出高级将领。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他们为祖国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然而,尹先炳在军队内部组织舞会等娱乐活动,违反了军纪,最终被开除党籍。

而作为政委的陈云开也因此被党内开除党籍,但幸运的是,在后来的岁月里,他再次被重用,并于1955年被晋升为少将。

刘丰,是“刘邓大军”的又一位英勇将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在政治风云的大时代,他卷入了一些阴谋活动,最终被党内除名。

四、谢富治:权势与沦陷

谢富治,是“刘邓大军”的一位开国上将,在建国初期担任要职,但他也因政治失误受到了严厉处理。作为云南省委第一书记、公安部部长和国务院副总理,谢富治的权势与声望令人羡慕。

这五位高级将领的故事,不仅是个体命运的写照,更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部分。他们的故事提醒着我们,纪律是军队的灵魂,也是党的基石。无论时局如何变迁,我们都不能忽视对党的忠诚,对军纪的严守。

如今,我们当代青年应该深刻铭记这些历史故事,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时刻保持对党的忠诚,切实遵守纪律。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我们的力量。



Culture determines style, quality casting life

易为显学,古今一也

《易经》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易经》认为天地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发展之中,其阐述的就是这个“自然而然” 的规律。这规律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Sincere cohesion strength, innovation achievement dream

Design creates value and creativity drives the market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文王"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也就是说,当时文王(西伯昌)被崇侯虎陷害而被殷帝纣囚禁在羑里整七年,在狱中,西伯昌潜心研究易学八卦,通过八卦相叠从而推演出现代《易经》中所记载的乾为天、坤为地、水雷屯、山水蒙等六十四卦。

易小淘湖北运营中心(全国唯一运营总部)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

联系热线:13871327245   公司邮箱:28663823@qq.com

公司地址:武汉市硚口区古田二路105号硚口高新技术创业中心A栋二楼

扫码注册立奖购物券

下载易小淘APP

微信公众号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