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新闻中心 >>户外休闲 >> 千年古道青泥岭 徽县美景醉游人
新闻中心

千年古道青泥岭 徽县美景醉游人

青泥岭,是在甘肃省徽县境内的一座山岭,位于徽县水阳乡、大河店乡、嘉陵镇、虞关乡之间。铁山是青泥山脉最高峰,海拔1746米,又名巾子山,位于徽县东南20公里处。青泥岭是古代秦陇入蜀的必经之道,被誉为“秦陇屏障、巴蜀咽喉”,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文化和军事的遗迹。

image.png

青泥岭之名,源于其道路的险峻和泥泞。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写道:“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青泥岭的地貌特征和行人的艰辛。李白曾经多次经过青泥岭,他在这里植下了一棵银杏树,以寄托他对蜀地的眷恋。除了李白,还有许多历代文人墨客都曾在青泥岭留下了诗词歌赋,如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韦应物、元稹、李商隐、柳宗元、薛涛等。他们或惊叹青泥岭的雄奇壮观,或抒发对故土故人的思念,或表达对时事时局的感慨,为青泥岭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青泥岭不仅是文化名岭,也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刘邦采纳韩信的计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到曹操率兵取汉中破张鲁,从诸葛亮六出祁山到蒙古兵攻宋,从红军长征到抗日战争,无数次的战争都在青泥岭上展开。谁能控制住这个咽喉要塞,谁就能占据战略优势。青泥岭上有许多摩崖石刻和碑刻,记录了历代修路建驿的情况和战争的见证。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民族的英雄。

青泥岭是一座千年古道上的奇景,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军事的发展史。它不仅有着壮美的自然风光,还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它是一部关于路的历史博物馆,也是一幅关于路的文化长卷。它值得我们去探寻和赞美。

一)

离开青泥村,驱车继续往前。

在路边的溪涧上,可以看到骡马在裸露的石头上踩下的脚窝,从路旁的坡壁上也可以找到一些残存的天然石阶,只容一人通过,延伸向茂密的荆棘深处……

坡壁之上的古道遗迹。

昔日的古道从这样的溪涧上穿过

停车下车,一座碑亭下,有一块遍体黝黑的石碑,碑名为“远通吴楚碑”。

远通吴楚碑

目测它高约70厘米、宽约40厘米、厚约40厘米,碑文大致清晰:“徽县至虞关之通道也,自石家峡至杏树崖二十余里,路皆崔嵬,险阻可畏。自明以来,虽崎岖如故,往来负载莫不寒心。但功力浩大,难以举动。己巳秋,四方左右奋发起念,同心协力,悉内一旦成功,爰立二碑,以示不朽云。捐资人,首领……嘉庆十六年四月吉日。”

看落款是清代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青泥村附近百姓为整修青泥古路所立纪念碑。从碑文中可以发现,到清代中期,青泥古道在人们的眼里仍然是难以穿越的畏途。

而离“远通吴楚”碑不远,在公路左侧的山体上有一块摩崖石刻,碑额外上部自右至左横刻着“玄天神路”四个大字,碑额自右至左分两行楷书“新刊修路碑记”六个字。这是明代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民间修路所立,碑文记述了当时巩昌府徽州人民自发维修青泥古道的情况,是一处有关青泥古道的历史见证。正文的末尾有这样一行字:“万历辛丑季春三月吉旦完路。”

玄天神路碑

“玄天神路”!这四个字里面有饱含多少深情的回顾和无尽的浩叹。

在徽县寻访青泥古道的文化印痕,沿途的木皮岭、青泥岭、白水峡、嘉陵江一线,是这条道路的主要关津,也是最为艰险、为历代史料和名人笔墨记载最多的地方,至今仍存在大量摩崖碑刻题记、栈道遗址等考古遗存,悠久历史可见一斑。

(二)

再往前行,道路有了分岔。向左一条,是向陕西略阳迤逦而去的古道;向右,就是通往青泥岭朱峰铁山的山路。

此时的铁山,被树木包裹,满目翠绿,不见本色,生命色彩在这里张扬到极致。脚下是山,远处是山,附近是谷,仰视、俯视、平视,层层皆绿……这边看,浩瀚的松林墨绿成片,镶嵌在山半;那边望,高山草甸,嫩绿、黄绿、翠绿、深绿、浅绿相得益彰。

停车登铁山,拾级而上。台阶两边,一边是高耸的山崖,一边是遮日的树木,无景可看,唯咬牙前行。

海拔1746米的铁山,在秦岭的众多山岳中并不算高拔,但在徽县的地界却有一览众山小的超然气质。

几个小时,于大汗淋漓中登顶,始发觉铁山的峰顶有南、北两个,比邻而立,面积都不大,峰顶之上还有铁山寺、玉皇殿这样的古建筑,饱经沧桑之美。

从南顶的小观景台可以看到嘉陵江碧水浩浩,自茫茫群山中,蜿蜒而来,在北顶可以回望九曲十八弯的来路,让人不禁为李白的诗句“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叫绝。

如果说青泥岭在诗仙李白的歌吟中,有着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但在诗圣杜甫的咏叹下,却是悲风阵阵,顿时眼前仿佛出现了诗圣挈妇将雏于山路上怆然前行的单薄身影……

青泥岭上

唐乾元二年(759)冬月初一,在陇右一路颠沛流离的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携家人告别秦州,南下陇南,在如今的徽县,他去了新的流寓邸地——栗亭。

在唐代栗亭是个普普通通的小镇,但也是入蜀的必经之地。杜甫卜居栗亭凤凰村以后,由于阴差阳错的原因,他的处境每况愈下,最后沦落到只能在灾难中苦苦挣扎。

同谷城(今甘肃陇南成县境内)当时变成一座重兵戍守的兵城(公元760年沦陷于吐蕃),兵荒马乱的现实便降临到这片富庶而宁静的土地上。官军为备战而进行的横征暴敛,使栗亭百姓顿时陷入饥荒、逃亡的危难之中。

(三)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十二月,杜甫曾自同谷入蜀翻越青泥岭,他在《泥功山》一诗中写道: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不畏道途永,乃将汩没同……”

在这段艰险旅途中杜甫写下了《木皮岭》《白沙渡》《水会渡》三首纪行诗。杜甫笔下“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的木皮岭是因山上遍布木兰树而得名,那一带山峦巉岩绝壁,刺天裂地,云烟万重。

杜甫《木皮岭》一诗里有“高有废阁道,摧折如短辕”两句,废阁道就是说的从成州同谷至兴州长举一带的“木皮道”,沿它向东过白沙渡登青泥岭就踏上了青泥道。

青泥岭正在嘉陵江峡谷的白沙渡、水会渡之间。《水会渡》诗里的“山行有常程,中夜尚未安。微月没已久,崖倾路何难”句从行程上判断描写的恰是青泥岭。

“大江动我前,汹若溟渤宽。篙师暗理楫,歌笑轻波澜”的大江就是水会渡处的嘉陵江;“霜浓木石滑,风疾手足寒。入舟已千忧,陟巘仍万盘”的万盘陟巘指的是大八渡沟与三官殿之间的手扒崖、十八盘这段山路;“回眺积水外,始知众星干”说明杜甫翻山至寨家山山顶时已然天光大亮。

这样的泥泞古人怎能不视为畏途。

而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李隆基带着随从一路逃奔入蜀,行走在青泥岭时,一路大雨滂沱,山道泥泞,苦不堪言,但一登上山顶却是云开日出,艳阳高照,大喜之下便赐名“欢喜岭”,但它的命名却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之中而不显,“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但君王的心何曾真正照见天下百姓的苦难,欢喜岭,又何喜之有呢?

据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除李白、杜甫之外,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韦应物、元稹、李商隐、柳宗元、薛涛等十多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都曾经过青泥岭,他们或惊乎青泥岭道路的艰险、高峻;或赞叹青泥岭山势的雄奇、壮观,或吐露真情或抒发感慨,都留下了传诵千古的诗篇。

此后的宋、元、明、清、民国历代文人学士写青泥岭的诗词歌赋亦有约200余篇,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一页,也奠定了青泥岭作为文化名岭的重要地位。


离开青泥村,驱车继续往前。

在路边的溪涧上,可以看到骡马在裸露的石头上踩下的脚窝,从路旁的坡壁上也可以找到一些残存的天然石阶,只容一人通过,延伸向茂密的荆棘深处……

坡壁之上的古道遗迹。

昔日的古道从这样的溪涧上穿过

停车下车,一座碑亭下,有一块遍体黝黑的石碑,碑名为“远通吴楚碑”。

远通吴楚碑

目测它高约70厘米、宽约40厘米、厚约40厘米,碑文大致清晰:“徽县至虞关之通道也,自石家峡至杏树崖二十余里,路皆崔嵬,险阻可畏。自明以来,虽崎岖如故,往来负载莫不寒心。但功力浩大,难以举动。己巳秋,四方左右奋发起念,同心协力,悉内一旦成功,爰立二碑,以示不朽云。捐资人,首领……嘉庆十六年四月吉日。”

看落款是清代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青泥村附近百姓为整修青泥古路所立纪念碑。从碑文中可以发现,到清代中期,青泥古道在人们的眼里仍然是难以穿越的畏途。

而离“远通吴楚”碑不远,在公路左侧的山体上有一块摩崖石刻,碑额外上部自右至左横刻着“玄天神路”四个大字,碑额自右至左分两行楷书“新刊修路碑记”六个字。这是明代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民间修路所立,碑文记述了当时巩昌府徽州人民自发维修青泥古道的情况,是一处有关青泥古道的历史见证。正文的末尾有这样一行字:“万历辛丑季春三月吉旦完路。”

玄天神路碑

“玄天神路”!这四个字里面有饱含多少深情的回顾和无尽的浩叹。

在徽县寻访青泥古道的文化印痕,沿途的木皮岭、青泥岭、白水峡、嘉陵江一线,是这条道路的主要关津,也是最为艰险、为历代史料和名人笔墨记载最多的地方,至今仍存在大量摩崖碑刻题记、栈道遗址等考古遗存,悠久历史可见一斑。

(二)

再往前行,道路有了分岔。向左一条,是向陕西略阳迤逦而去的古道;向右,就是通往青泥岭朱峰铁山的山路。

此时的铁山,被树木包裹,满目翠绿,不见本色,生命色彩在这里张扬到极致。脚下是山,远处是山,附近是谷,仰视、俯视、平视,层层皆绿……这边看,浩瀚的松林墨绿成片,镶嵌在山半;那边望,高山草甸,嫩绿、黄绿、翠绿、深绿、浅绿相得益彰。

停车登铁山,拾级而上。台阶两边,一边是高耸的山崖,一边是遮日的树木,无景可看,唯咬牙前行。

海拔1746米的铁山,在秦岭的众多山岳中并不算高拔,但在徽县的地界却有一览众山小的超然气质。

几个小时,于大汗淋漓中登顶,始发觉铁山的峰顶有南、北两个,比邻而立,面积都不大,峰顶之上还有铁山寺、玉皇殿这样的古建筑,饱经沧桑之美。

从南顶的小观景台可以看到嘉陵江碧水浩浩,自茫茫群山中,蜿蜒而来,在北顶可以回望九曲十八弯的来路,让人不禁为李白的诗句“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叫绝。

如果说青泥岭在诗仙李白的歌吟中,有着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但在诗圣杜甫的咏叹下,却是悲风阵阵,顿时眼前仿佛出现了诗圣挈妇将雏于山路上怆然前行的单薄身影……

青泥岭上

唐乾元二年(759)冬月初一,在陇右一路颠沛流离的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携家人告别秦州,南下陇南,在如今的徽县,他去了新的流寓邸地——栗亭。

在唐代栗亭是个普普通通的小镇,但也是入蜀的必经之地。杜甫卜居栗亭凤凰村以后,由于阴差阳错的原因,他的处境每况愈下,最后沦落到只能在灾难中苦苦挣扎。

同谷城(今甘肃陇南成县境内)当时变成一座重兵戍守的兵城(公元760年沦陷于吐蕃),兵荒马乱的现实便降临到这片富庶而宁静的土地上。官军为备战而进行的横征暴敛,使栗亭百姓顿时陷入饥荒、逃亡的危难之中。

(三)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十二月,杜甫曾自同谷入蜀翻越青泥岭,他在《泥功山》一诗中写道: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不畏道途永,乃将汩没同……”

在这段艰险旅途中杜甫写下了《木皮岭》《白沙渡》《水会渡》三首纪行诗。杜甫笔下“始知五岳外,别有他山尊”的木皮岭是因山上遍布木兰树而得名,那一带山峦巉岩绝壁,刺天裂地,云烟万重。

杜甫《木皮岭》一诗里有“高有废阁道,摧折如短辕”两句,废阁道就是说的从成州同谷至兴州长举一带的“木皮道”,沿它向东过白沙渡登青泥岭就踏上了青泥道。

青泥岭正在嘉陵江峡谷的白沙渡、水会渡之间。《水会渡》诗里的“山行有常程,中夜尚未安。微月没已久,崖倾路何难”句从行程上判断描写的恰是青泥岭。

“大江动我前,汹若溟渤宽。篙师暗理楫,歌笑轻波澜”的大江就是水会渡处的嘉陵江;“霜浓木石滑,风疾手足寒。入舟已千忧,陟巘仍万盘”的万盘陟巘指的是大八渡沟与三官殿之间的手扒崖、十八盘这段山路;“回眺积水外,始知众星干”说明杜甫翻山至寨家山山顶时已然天光大亮。

这样的泥泞古人怎能不视为畏途。

而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李隆基带着随从一路逃奔入蜀,行走在青泥岭时,一路大雨滂沱,山道泥泞,苦不堪言,但一登上山顶却是云开日出,艳阳高照,大喜之下便赐名“欢喜岭”,但它的命名却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之中而不显,“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但君王的心何曾真正照见天下百姓的苦难,欢喜岭,又何喜之有呢?

据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除李白、杜甫之外,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韦应物、元稹、李商隐、柳宗元、薛涛等十多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都曾经过青泥岭,他们或惊乎青泥岭道路的艰险、高峻;或赞叹青泥岭山势的雄奇、壮观,或吐露真情或抒发感慨,都留下了传诵千古的诗篇。

此后的宋、元、明、清、民国历代文人学士写青泥岭的诗词歌赋亦有约200余篇,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一页,也奠定了青泥岭作为文化名岭的重要地位。



探秘青泥岭,意外遇到丹霞地貌,酷似巨龙,若隐若现 

阴天。

零星的雪花,时有时无。

我在徽县美食街吃饱喝足后,决定到著名的青泥岭去逛逛。

徽县美食街,食客不多

青泥岭,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徽县东南20公里处。

我从徽县县城出发,过了青泥大桥后,便看到青泥岭的指路牌,于是顺路而行,开始翻山越岭。

山路,弯弯曲曲。

山梁,越来越高。

渐渐地,徽县县城的全貌,开始出现在我的眼前。

站在山梁上,远看徽县县城

我,走走停停,顺路而行。

我,遇沟下沟,遇山爬山。

过了很久,我终于到达铁山脚下。

山脚下,路边的崖石上,刻着“青泥岭”三个大字。这里,就是青泥岭山脉的主峰,海拔1746米。

我靠边停车,抬头仰望,只见铁山就像“巾子”一样,怪不得也叫“巾子山”。

山崖上,刻着“青泥岭”三个大字

“青泥岭”三个大字

青泥岭的最高峰,海拔1746米

我静静地欣赏着青泥岭。

青泥岭,就是从这里绵延到徽县的水阳乡、大河店乡、嘉陵镇和虞关乡之间,有20多公里长。它,作为古代秦陇入蜀的必经之道,被誉为“秦陇屏障、巴蜀咽喉”。著名的青泥古道,就隐藏在这青泥岭的山脉中,路径险峻,害得历史上的很多文人墨客在此大发牢骚。在这些名人中,就数李白的牢骚最为出名:“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山岭连绵

我是游客,不是文人墨客。

我的脚下,没有青泥,我的心中自然也就没有牢骚。

于是,我继续前行。

过了一会,青泥古井“粉墨登场”。

岭上石刻

青泥古井

青泥古井

这算不算“青泥古碾”

欣赏完青泥古井,我继续翻山越岭。

山路,越来越窄。

忽然,我的眼前出现一座诡异的山。山上,红色的岩石裸露在外,远远望去,就像一条红色的巨龙一样,在山上若隐若现,吓了我一大跳。

我知道,这属于丹霞地貌。

红色丹霞,像不像一条龙

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

我急忙停车,开始拍照。

这时,天上的雪花越来越大。

我很想上山一探究竟,又怕路面落雪结冰,所以匆匆地拍了几张照片后,继续沿着山路绕行。此刻,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在山路结冰前,尽快地驶出大山。

丹霞地貌

山路,依旧弯弯曲曲。

山路,依旧非常狭窄。

过来很久,我在翻过一道山梁后,终于远远地看到了徽县。这时,我才真正地松了一口气。

如此看来,青泥岭的路,总是会让旅行中的人刻骨铭心。

前几天,我站在长丰县遗址处,远看青泥岭

好了,感慨完了。

最后,提醒一下:在山区行驶,曲狭路较多。这些曲狭路的路幅、弯度和坡度,因为特殊的原因,基本上都不符合公路标准。因此,自驾游时,一定要掌握曲狭路的驾驶技巧。

1)曲狭路上,车速勿快。在曲狭路上行车,车速不要过快,以不超过20公里/小时为宜。

2)多按喇叭,随时制动。视线不好时,要多按喇叭,并时刻注意对面有无来车,随时做好制动停车的准备。

3)能靠中时,尽量靠中。在曲狭路上行车,应在道路中间行驶,正确判断路幅和弯度,适当掌握转向时机和转向速度。

曲狭路

4)会车时候,多加观察。在曲狭路上会车,应注意道路状况和土质坚硬程度,选择安全地段进行,必要时主动停车或退到路面较宽的地段让车,以确保安全。

5)曲狭路面,避免超车。在曲狭路上,尽量不要超车。非超不可时,应选择安全的地点进行,并注意路面情况和路旁土质的松软或坚硬程度,不要太靠近路基边缘。

6)弯急路窄,靠外行驶。通过弯急而狭窄的地方时,应降低车速,靠道路外侧行驶。如果一次不能通过,可按公路掉头的方法,逐渐改变车头方位,然后顺利通过。

7)掉头时候,不可盲目。在曲狭路上掉头时,不要盲目后倒或前进,一定要利用路侧的平地和道路的交叉点进行,并根据路幅的宽窄和土质的软硬强度而定。也就是说,车头要驶向路幅窄、土质松软的地方,车尾要驶向路幅宽、土质坚硬的地方。阴天。

零星的雪花,时有时无。

我在徽县美食街吃饱喝足后,决定到著名的青泥岭去逛逛。

徽县美食街,食客不多

青泥岭,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徽县东南20公里处。

我从徽县县城出发,过了青泥大桥后,便看到青泥岭的指路牌,于是顺路而行,开始翻山越岭。

山路,弯弯曲曲。

山梁,越来越高。

渐渐地,徽县县城的全貌,开始出现在我的眼前。

站在山梁上,远看徽县县城

我,走走停停,顺路而行。

我,遇沟下沟,遇山爬山。

过了很久,我终于到达铁山脚下。

山脚下,路边的崖石上,刻着“青泥岭”三个大字。这里,就是青泥岭山脉的主峰,海拔1746米。

我靠边停车,抬头仰望,只见铁山就像“巾子”一样,怪不得也叫“巾子山”。

山崖上,刻着“青泥岭”三个大字

“青泥岭”三个大字

青泥岭的最高峰,海拔1746米

我静静地欣赏着青泥岭。

青泥岭,就是从这里绵延到徽县的水阳乡、大河店乡、嘉陵镇和虞关乡之间,有20多公里长。它,作为古代秦陇入蜀的必经之道,被誉为“秦陇屏障、巴蜀咽喉”。著名的青泥古道,就隐藏在这青泥岭的山脉中,路径险峻,害得历史上的很多文人墨客在此大发牢骚。在这些名人中,就数李白的牢骚最为出名:“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山岭连绵

我是游客,不是文人墨客。

我的脚下,没有青泥,我的心中自然也就没有牢骚。

于是,我继续前行。

过了一会,青泥古井“粉墨登场”。

岭上石刻

青泥古井

青泥古井

这算不算“青泥古碾”

欣赏完青泥古井,我继续翻山越岭。

山路,越来越窄。

忽然,我的眼前出现一座诡异的山。山上,红色的岩石裸露在外,远远望去,就像一条红色的巨龙一样,在山上若隐若现,吓了我一大跳。

我知道,这属于丹霞地貌。

红色丹霞,像不像一条龙

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

我急忙停车,开始拍照。

这时,天上的雪花越来越大。

我很想上山一探究竟,又怕路面落雪结冰,所以匆匆地拍了几张照片后,继续沿着山路绕行。此刻,我唯一的想法,就是在山路结冰前,尽快地驶出大山。

丹霞地貌

山路,依旧弯弯曲曲。

山路,依旧非常狭窄。

过来很久,我在翻过一道山梁后,终于远远地看到了徽县。这时,我才真正地松了一口气。

如此看来,青泥岭的路,总是会让旅行中的人刻骨铭心。

前几天,我站在长丰县遗址处,远看青泥岭

好了,感慨完了。

最后,提醒一下:在山区行驶,曲狭路较多。这些曲狭路的路幅、弯度和坡度,因为特殊的原因,基本上都不符合公路标准。因此,自驾游时,一定要掌握曲狭路的驾驶技巧。

1)曲狭路上,车速勿快。在曲狭路上行车,车速不要过快,以不超过20公里/小时为宜。

2)多按喇叭,随时制动。视线不好时,要多按喇叭,并时刻注意对面有无来车,随时做好制动停车的准备。

3)能靠中时,尽量靠中。在曲狭路上行车,应在道路中间行驶,正确判断路幅和弯度,适当掌握转向时机和转向速度。

曲狭路

4)会车时候,多加观察。在曲狭路上会车,应注意道路状况和土质坚硬程度,选择安全地段进行,必要时主动停车或退到路面较宽的地段让车,以确保安全。

5)曲狭路面,避免超车。在曲狭路上,尽量不要超车。非超不可时,应选择安全的地点进行,并注意路面情况和路旁土质的松软或坚硬程度,不要太靠近路基边缘。

6)弯急路窄,靠外行驶。通过弯急而狭窄的地方时,应降低车速,靠道路外侧行驶。如果一次不能通过,可按公路掉头的方法,逐渐改变车头方位,然后顺利通过。

7)掉头时候,不可盲目。在曲狭路上掉头时,不要盲目后倒或前进,一定要利用路侧的平地和道路的交叉点进行,并根据路幅的宽窄和土质的软硬强度而定。也就是说,车头要驶向路幅窄、土质松软的地方,车尾要驶向路幅宽、土质坚硬的地方。


Culture determines style, quality casting life

易为显学,古今一也

《易经》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易经》认为天地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发展之中,其阐述的就是这个“自然而然” 的规律。这规律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Sincere cohesion strength, innovation achievement dream

Design creates value and creativity drives the market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文王"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也就是说,当时文王(西伯昌)被崇侯虎陷害而被殷帝纣囚禁在羑里整七年,在狱中,西伯昌潜心研究易学八卦,通过八卦相叠从而推演出现代《易经》中所记载的乾为天、坤为地、水雷屯、山水蒙等六十四卦。

易小淘湖北运营中心(全国唯一运营总部)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

联系热线:13871327245   公司邮箱:28663823@qq.com

公司地址:武汉市硚口区古田二路105号硚口高新技术创业中心A栋二楼

扫码注册立奖购物券

下载易小淘APP

微信公众号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