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新闻中心 >>户外休闲 >> 走进非遗——龙泉宝剑
新闻中心

走进非遗——龙泉宝剑

龙泉宝剑锻制技艺,浙江省龙泉县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泉宝剑锻制技艺,从原料到成品,要经过捶打、刨锉、磨光、镶嵌、淬火等5道核心工序。从初期的铁剑,演变为钢剑、折叠花纹夹钢剑,经过层层工序,最终锻造成龙泉宝剑

2001年10月,龙泉宝剑被列为浙江省首批传统工艺美术品种之一;2004年12月列入首批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名录;2005年5月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5月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编号Ⅷ-37。

——历史渊源

龙泉宝剑有着悠久历史。相传在春秋末期,越国铸剑大师欧冶子云游江南各省,当他到达浙江龙泉时,发现秦溪山下,有一泓湖水,甘寒清洌,湖边有七口井,恰似天空北斗星座:用湖水淬剑,能增强剑的刚度,正是铸剑的好地方。欧冶子就在湖边支起炉灶,用附近山中铁英铸成“龙渊”、“泰阿”、“工布”三把宝剑献给了楚王,受到重赏,“龙渊”宝剑也从此出名了。后人为表示纪念在井旁修了欧冶子将军庙,并将铸剑地改名为“龙渊”,这里所产宝剑也都刻上龙凤和七星标志。由此传下技艺。后来庙宇旧迹犹在,七井尚余一井。唐朝时,龙渊剑名声大震。后因避唐高祖李渊讳,以“泉”代“渊”,“龙渊”改称“龙泉”,即今浙江龙泉。后来人们又将秦溪山湖改名为剑池湖,并在山北麓建立欧冶子庙,还编造了不少关于龙泉宝剑的故事。唐代诗人李白在他的《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一诗中曾写了“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的诗句。在这里,龙泉成了“宝剑”的代称。

image.png

欧冶子雕塑


据《龙泉县志》记载,在清代就先后开设有郑义生剑铺、廖太和剑铺、千字号剑铺和万字号剑铺,均以剑刃锋利、剑质上乘而著称。至清末民国初,在龙泉县城沿溪北岸一条街,设有千字号、万字号、壬字号(沈广隆)、金字号、永字号、禾字号、周国贵等7家剑铺。其中千字号、万字号和沈广隆,被称为龙泉宝剑3大家。民国十九年(1930)龙泉剑铺又增加到11家。1933年出版的《中国实业志》载: “龙泉县每年可产剑二干余把,每把价值一元至百余元不等,年产总值八千元左右,行销温州、杭州、上海及浙江省各县。”

——工艺特征

龙泉宝剑又称“七星剑”,按其不同性能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硬剑(以刚利著称)、软剑(以柔韧著称)和传统武术剑。此外,还有云花剑、手杖剑、鱼肠剑、鸳鸯剑等29个品种,近百种款式。 

1694176267241933.png

七星龙渊剑

在长期的发展中,经过历代铸匠精益求精的钻研,龙泉宝剑在产品的质量上形成了坚韧锋利、刚柔相济、寒光逼人、纹饰巧致四大传统特色。

第一,坚韧锋利;“削铜如泥”。1978年,在中国工艺美术界两次全国性集会上,龙泉宝剑的制作艺人曾当众表演。他用一把龙泉宝剑,不费力地将叠在一起的六个铜板劈成两片,而剑刃不卷。

第二,刚柔相济。古代的龙泉宝剑用生铁铸造,后来则用中碳钢铸造,加之淬火工艺恰到好处,使中炭钢具备了弹簧钢的特性。如将一把薄型宝剑卷成一个圆圈,束在腰中,像系裙的腰带。解开后,宝剑挺直如故。

第三,寒光逼人。龙泉境内有一种名叫“亮石”的磨石。在这种石头上磨制出来的宝剑,寒光闪闪。龙泉宝剑全靠手工磨光,从粗磨、细磨到精磨,往往要花数日甚至数月之久,一旦磨出,青光耀眼。

第四,纹饰巧致。剑身上刻有七星标志和飞龙图案。在剑身上刻花,也是龙泉剑的一项绝技。剑工们一不用彩笔,二不照图样,只用一把钢凿在宽不盈寸的剑身上刻凿,刻好后浇上铜水,经铲平加磨,飞龙图案,生动自然,永不消失。龙泉宝剑以这四大特色而著称,其选材考究,有“三斤毛铁半斤钢”之说,锻打火候掌握得当,成分均匀,花纹清新;淬火方式也很独特,研磨十分讲究。龙泉宝剑的锻打技艺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兵器史、冶金史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龙泉宝剑不仅是健身武术器械和影视舞台道具,还是赠送外宾的国礼,为海内外民众和剑术爱好者所珍视。龙泉宝剑在古代大都无鞘,后来,用当地特产的花梨木制作剑鞘及剑柄。这种花梨木,质地坚韧,纹理秀美,古色古香。再饰以银、铜,更使龙泉宝剑锦上添花。

image.png

——工艺流程

一把龙泉宝剑从原料到成品,要经过捶打、刨锉、磨光、镶嵌、淬火等5道核心工序。从初期的铁剑,演变为钢剑、折叠花纹夹钢剑。

捶打:将铁块放在炉中烧到高温,反复多次的渗碳工艺锻打,形成宝剑的最佳雏形。

刨锉:用钢刀削锉,使剑身厚度适中,剑脊与剑刃之间呈一定坡度,剑脊须居剑身正中,成一条直线。

磨光:将锉好的剑置于错石,上磨光。先进行粗磨,再细磨。

镶嵌:磨光后,在剑身上用钢针镂刻图案、剑名、店号,嵌上赤铜,经镏铜处理,磨光后呈金色,产生色彩对比,具灵光宝气之感。

淬火:运用传统淬火方法,使剑身刚柔相济。这一道属高精工艺,非一般工匠所能得心应手。

——传承保护

传承价值

龙泉宝剑传统技艺,其丰厚的文化功能及其社会作用,在中国古代冷兵器史、中国古代冶金史、中国古代思想史和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影响,展现了中华民族创造力的杰出价值。如今,龙泉宝剑不仅是健身武术器械、影视舞台道具,而且还被国家领导人当做国礼赠送,为海内外许多名人和宝剑爱好者所收藏珍视。

龙泉宝剑是中国制剑工艺的杰出代表,其制作技艺更是中国传统手工艺里的典范,保护和弘扬这一民间技艺是每个中国人应该做的事情,龙泉宝剑还将续写它的传奇。

传承现状

当今锻剑工艺已完全现代化,这对传统技艺造成了巨大冲击,追求产销经济效益的企业经营策略影响了剑的质量,锻剑之地的环境也受到破坏。这些问题导致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处于濒危状态,急需抢救和保护。

传承人物

沈新培,男,汉族,1948年12月生,浙江省龙泉市人。1961年,就在龙泉铁器生产合作社宝剑生产小组随父铸剑。多年来他在铸剑上不断探索,进行技术创新和设计创新,研制出20多个新品种。2007年6月,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浙江省龙泉市沈广隆剑铺的第四代传人沈新培为龙泉宝剑锻制技艺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保护措施

龙泉市政府于1984年将剑池湖遗址列为龙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93年重建先前被毁的剑池亭。之后又对剑池湖遗址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整治。在新建的龙泉博物馆内专设龙泉宝剑陈列厅,向市内外观众宣传龙泉宝剑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示精湛的锻制技艺和产品。

在龙泉市政府的鼓励和支持下,沈广隆剑铺、万字号剑铺、千字号剑铺、金字号剑铺等老字号相继恢复。这些百年老店新开,重振老字号雄风,在国内外市场上产生了较大影响。

2000年开始,龙泉宝剑从业人员纳入工艺美术专业职称体系,开展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鼓励了宝剑艺人学习技术的积极性。

浙江省政府于2000年7月施行《浙江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对受保护的传统工艺美术的品种和技艺,开展了认定、保护和管理工作。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龙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龙泉宝剑锻制技艺”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image.png

本期人物【沈新培】

沈新培,男,汉族,1948年12月9日出生,浙江龙泉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泉宝剑锻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沈广隆剑铺第四代传人

十三岁起开始铸剑生涯 

  世人印象中,拥有宝剑者大多是王侯公爵或世外高人,铸剑师傅则是更为神秘的存在。如今冷兵器时代的硝烟已然散尽,铸剑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象征,铸剑大师沈新培宛如一位连接中华古典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使者,让我们在科技时代,依然可以见证最为古老而复杂的铸造工艺,了解古人的智慧结晶。

沈新培曾给自己作了一首打油诗“未来人世前,时闻锤高歌。少小炉为伴,老大汗成河”来形容自己这五十多年的铸剑生涯,其中有艰辛,有波折,却依然深深热爱着这份古老的技艺。从稀里糊涂的入门学习到如今的龙泉宝剑锻制技艺传承人,沈新培大师对于“铸剑”的热爱与执着,让人肃然起敬。

image.png

  耳顺之年的先生,说话铿锵有力,而其身上浑然天成的爽朗气魄,也许正是铸剑师们特有的豪迈性格。沈新培告诉记者,从祖爷爷沈朝庆创办的沈家铁铺到现在的沈广隆剑铺,沈家铸剑技艺已经传承了五代。当年13岁的沈新培,是稀里糊涂地跟着父亲开始了铸剑生涯的道路,现在想来也许不得不说是一种“命中注定”。“那时候,小孩子也不觉得苦,但和现在的学徒比,确实苦”。然而,当时间轴慢慢地拉长,当先生一步一步地踏入更深的铸剑技艺中去时,对“剑”的感情,也变得不再那么简单。

为铸剑遍访名师与文化学者 

1993年,中国首届武术器材审评会上,沈新培的一对刀剑在比赛中一举获得三个金奖,同年获得国家专利;1996年起这对刀剑被国家武院、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武协定为国家武术锦标赛指定器械至今——这对刀剑便是最为著名的“乾坤剑”与“乾坤刀”。而这对刀剑背后的故事,也源于先生用铸剑的心去发现生活中他人给予的启发而得到的一次灵感。

“当时我的剑已经做好了,可是刀怎么也没有好的想法,而我大哥是个读书人,所以就和他聊起了关于这把刀剑的想法。”对于当时刀的定义,先生觉得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于是在把剑的制作方式叙述了一下后,大哥的一句“柴刀背如何?”令先生豁然开朗。第二天便开始了打磨工具,第三天就把“乾坤刀”做了出来。沈新培觉得这是他这一生做得最成功的一对刀剑。“只要你想着剑,往往和别人的聊天中,哪怕是不认识的人,都会得到一点启发”。

image.png

  春秋时,欧冶子凿茨山,泄其溪,取山中铁英,作剑三枚,曰:龙渊,泰阿,工布。这三把便是龙泉宝剑历史中最为著名的剑,却也是至今没有确切定义造型的剑。

  一次,他和一位龙泉的老师聊起了工布和阿泰,说到剑上的花纹时,突然想起了风胡子和楚王论剑中的话:“欲知泰阿,观其釽,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欲知工布,釽从文起,至脊而止,如珠不可衽,文若流水不绝。“ 这话,让沈新培有了一种新的、特别的感受,“我小时,在山上砍过柴,别说是高山,微高的一些悬崖都会令人感到危险。所以我认为,龙渊剑的剑气里,有一种令人害怕的力量”。

为了确定自己的想法,沈新培特地来到上海请教钱文忠教授。“当时,我还带了两把不一样的剑给他看,一把是普通的龙渊剑(即龙泉剑),一把便是之前做的乾坤剑”。没想到,钱文忠教授看罢乾坤剑后,只说了一句:“这就是剑气啊!”这话,更是坚定了沈新培“乾坤剑是龙渊剑原型”的判断。

image.png

  每把剑都是主人身份的象征 

“剑,最单调,最乏味,但它的文化却又非常深厚。”沈新培说,一把好剑,熟练的技艺只是其中一件非常简单的元素,如何能融入文化,才是做剑最难的地方。

image.png

  沈新培坦言自己的文化底子不够,所以打剑打到一定程度,明显感到底气不足。“要成为一个铸剑大师,历史文化方面还是要多学习,一把没有文化的剑是不可能成为好剑的”。从兵器到礼仪,再到现在的文化,虽然冷兵器时代已然过去,战场上也不再是主导地位,但对于礼仪方面象征却更为重视地保留了下来。

“剑的形式变化太少,几乎都是以前遗留下的实物,我们再根据实物做一点变化,把一些古朴的文化、理念再融入进去。比如做一把将军剑,就要从军事角度出发,一把秦代剑就必须以秦代文化为根基,道教的玄武剑,则定要融入道教的元素。每一把剑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都是一种剑主人身份的象征。一把适合你的剑,不一定适合他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这从中国文化、礼仪上都会反映出来。其次是刚柔并济,坚硬锋利,这是剑本身的性能。一把剑做得再好,它还是一把剑,一把兵器,但若有文化融入进去,它就有了生命,有了传承的使命”。

image.png

沈新培认为,要成为铸剑大师,必须有知识,眼界必须宽广,否则,就永远参不透剑的真谛,顶多只能算个剑匠。 他的学习没有白费,他的剑集锻造、精加工、冷冲压、金属雕刻、特种热处理、艺术木工、书法、绘画设计于一体;他铸的宝剑,既有古剑风,又有新创意,每一把宝剑都有一个说法,沈新培研究起篆体字帖,把龙飞凤舞的意蕴融入剑饰雕刻;研究起了《介子园》等画谱,把古画的风骨结合进铸剑;还研究起《周易》、八卦图腾,以阴阳五行相生相克之道铸剑,使宝剑天生有了刚柔相济、并吞六合的气势。买剑者感觉并不仅仅在买宝剑,更多的是在买文化。沈新培常常拿自己的经验告诫儿辈们:“只有注重自身的文化涵养,才能让宝剑也沾染上文化气息。就如造剑的必备工序-淬火,必须经历水火交融,接受各种人文环境的熏陶,才能真正成为大师级的人物。

如今沈氏铸剑已是声名在外,很多人慕名前来求剑。但是沈新培却激流勇退,并没有为铸剑而铸剑,而是将更多的精力用来研究宝剑,用来传承沈广隆这个剑铺。

image.png

1914年秋,由县知事杨毓琦主持龙泉剑产品质量比赛,当时有七家铸剑名匠参加比赛,沈庭璋所铸之剑以一剑洞穿三枚铜板,并将另一参赛之剑一劈为二而一举夺魁,从此蜚声于世。亦是沈广隆剑铺开创廿余年的又一个辉煌。为了纪念祖父对铸剑质量的追求,也是为了时刻的警示自己,百年企业的留存,是需要不可动摇的质量和品质的,沈新培大师,携子沈州,请名家作画一幅,以自我警示。也表现出百年老店在商业化的社会中,坚持自己的理念,和不可撼摇的品质支撑品牌的原则。


Culture determines style, quality casting life

易为显学,古今一也

《易经》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易经》认为天地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发展之中,其阐述的就是这个“自然而然” 的规律。这规律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Sincere cohesion strength, innovation achievement dream

Design creates value and creativity drives the market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易经》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文王"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也就是说,当时文王(西伯昌)被崇侯虎陷害而被殷帝纣囚禁在羑里整七年,在狱中,西伯昌潜心研究易学八卦,通过八卦相叠从而推演出现代《易经》中所记载的乾为天、坤为地、水雷屯、山水蒙等六十四卦。

易小淘湖北运营中心(全国唯一运营总部)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8:00)

联系热线:13871327245   公司邮箱:28663823@qq.com

公司地址:武汉市硚口区古田二路105号硚口高新技术创业中心A栋二楼

扫码注册立奖购物券

下载易小淘APP

微信公众号


本站已支持IPv6
seo seo